历经沉浮的“中国头号创客”潘昊,开始做减法。

 “我们之前有八成的精力花在了最新事物的探索上,现在用六成精力完成就够了,至少留下四成精力将现有产品做好。”潘昊在今年5月举办的澳门BEYOND Expo说道,“新领域看似充满机会,但你凭什么能做的比别人好?”

 

1小时前,潘昊正在和湖南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季铁进行对谈。季铁认为,回顾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阶段,潘昊的矽递科技以及柴火创客空间,通过产业服务促进智能硬件产品体系发展,起到了很重要的补充作用。

 

潘昊在2009年成立了矽递科技,主营业务为边缘计算硬件、网络通信硬件、智能传感硬件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,并提供各类研发辅助产品及服务。围绕广域物联网场景,矽递科技形成了完整开放的“模组-设备-解决方案”产品体系。同时,在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领域,矽递科技面向创客提供研发和技术支持服务。

 

 

在创新业务方面,潘昊进行过许多摸索,包括智慧农业、环境监测、智慧城市、电力能源、智慧零售等多个领域。尽管出了不少成果,他仍然认为,必须回归“创客”这一初心,坚持开源,要让更多人参与创新。

 

开源“集市”与创客运动

 

在BEYOND Expo上,潘昊引用了《大教堂与集市》的观点,不开源就像封闭的“大教堂模式”,由精英主导,筑墙防御却阻碍交流;开源则是“集市模式”,强调去中心化、快速迭代、群体协作。

 

 

“开源这件事更符合我们理想的技术境界,众人拾柴火焰高,我们才能让技术以更快的速度演进。同时促进技术平权,让更多人参与到技术的创造中来。”潘昊说。

 

潘昊创业的念头始于2008年。当时,他正在北京毕姆斯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,在这之前,他在英特尔产品(成都)有限公司任产品工程师一年,积累了一定软硬件搭建经验。在一次国际论坛中,潘昊发现,创客有很多想法,但缺乏必要的硬件去实现。

 

创客,是不以盈利为目的,努力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。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封昌红曾表示:在产业中,创客很难凸显经济价值,但是个体创新的灵活性和撬动性,在源头创新上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。

 

来自不同年龄段、身份背景的创客,主线任务是将想法落地。这需要一定软硬件设施的辅助,尤其是简单易懂的开源工具,能帮助创客快速搭建产品,进行二次开发。

 

在这一背景下,潘昊认为,“开源工具”将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遇。他辞掉工作,来到深圳华强北,考察一番后, 创立了矽递科技。

 

 

两年后,潘昊又成立了深圳第一家创客民间组织——柴火创客空间,向创客提供原型开发的专业设备和开放的协作环境。

 

2015年,全国创客运动如火如荼,深圳的创客空间一年之间翻倍到200多个。当年1月,国家领导人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视察,欣然应允成为荣誉会员,获得了一本编号为000099的“创客护照”。

 

 

当时,创客的主要方向是致力于将物联网技术,变成有使用价值的智能硬件。而潘昊的任务,是如何将创客服务,变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。

 

在国际上,有GitHub、GitLab 、SourceForge、Hugging Face等知名开源社区,主要通过为企业用户和部分创客提供增值或定制服务变现。例如Github提供私有仓库、团队协作工具等,向企业用户收费。

 

相比增值服务和订阅制变现的主流模式,矽递科技走得更深。

 

矽递科技提供了从硬件设计—生产—销售的全流程服务。在这一套流程中,诞生了两方面的收入。

 

一是当创客要将想法落地生产时,矽递科技可以进行定制。创客的产品,量少、多样化、品类多,对供应链的要求很高。但通过和数十万创客长达十几年的合作,矽递科技的供应链服务,已能灵活应对跨行业、多形态、小批量的需求。用潘昊的话来说,这是“专为创客设计的供应链”。

 

 

二是开源硬件模组、物联网设备的销售。基于成熟的供应链建设,矽递科技将LoRa模组、传感器等近千款硬件模组开源,出售给物联网客户和创客社区。这类开源硬件,能大幅减少知识产权风险,使企业与创客能顺利开展二次创作。

布局AI应用

 

2023年,对潘昊与矽递科技来说,是充满转折的一年。这一年,矽递科技开始在AI布局。

 

“万物皆可AI,AI融入万物。我们看到了AI与硬件结合的新机会,这是充满安全感和值得开心的事。”潘昊说。

 

潘昊在AI上的布局策略是,将AI赋能小型终端设备,让设备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,减少对云端的依赖,降低时延,提升效率。

 

 

一般来说,大模型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,对高性能的CPU依赖极高。在空间受限的终端设备上,大模型的精度、性能就会受影响。但边缘计算恰是矽递科技的优势之一,矽递科技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。

 

通过AI布局,矽递科技在智慧农业、环境监测、智慧城市、智慧楼宇、电力能源、智慧零售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,结合不同行业的需求,搭配分析模型,生成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
 

 

最让潘昊自豪的是,矽递科技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XIAO模组,可以在小型、低功耗、资源不足的硬件上运行,并且无需互联网连接。XIAO模组的特性,很适合偏远和资源匮乏的地区,适用于物联网、可穿戴设备、工业传感器、实验室工具及家庭自动化等场景。

 

今年2月,矽递科技XIAO模组登上《Science》杂志封面,杂志报道:“这个 14 美元的芯片只有 2.1 厘米 X 1.78 厘米,可以运行人工智能算法,并且用途广泛,从检测植物疾病或人类异常心律,到追踪野生动物或环境污染都能应用。”潘昊介绍,该款产品的价格在10美金左右,功耗只需要几十毫瓦,便宜了近10倍。

 

 

矽递科技还在机器人领域做了布局。公司与硅谷某人形机器人公司,正在推进感知系统的深度合作,包括摄像头、声音模块等,帮助机器人接收、处理外界信息。